腕踝针针刺点及其主治

by wen posted Mar 24, 2024
?

Shortcut

PrevAnterior Documento

NextSiguiente Documento

ESCCerrar

Larger Font Smaller Font Arriba Abajo Imprimir

腕踝针针刺点及其主治

 

针刺点及其主治

腕部和踝部各定6个针刺点,在腕踝部各区的中央,以肌腱和骨缘作定位标志,以数字16编号,与区同名。每一针刺点治疗名称相同的区的病症(图2-1-1~图2-1-3)。

 

针刺点(以下有时称“点”)即腕踝针的进针点,是指针尖刺入皮肤的点。因针刺进皮下要达到一定长度,故此点并非治疗作用点。位于腕踝部的针刺点位置一般情况下不变,但若针刺要避开血管、伤口或瘢痕等,或针要朝向指(趾)端刺时,针刺点的位置就要适当上移,有时与原来针刺点位置可相距甚远,只要不偏离点的纵轴,不向旁移位,并不影响疗效。故腕踝针的针刺点位置是“不变中可变”,不像传统针刺法中的“穴位”那样要有固定位置,两者有区别。为了避免与传统针灸学中的腧穴概念混淆,腕踝针的针刺点不能称作“穴位”。

 

(一)腕部针刺点及其主治

 

腕部6个针刺点大致排列在腕横纹上约二横指(相当于内关和外关穴水平)环腕一圈处。从前臂内侧尺骨缘开始,经前臂内侧中央,前臂内侧桡骨缘,前臂外侧桡骨缘,前臂外侧中央,至前臂外侧尺骨缘,环绕腕部,针刺点的名称依次为上1、上2、上3、上4、上5、上6。其中,上1、上2、上3在腕部的掌面,取点时掌心向上;上4在腕部掌面与背面交界的桡骨缘,取点时手竖放,掌心向内;上5、上6在腕背,取点时掌心向下(图2-1-9、图2-1-10)。

 

腕部各点位置与皮下结构的解剖关系见图2-1-11

 

针刺点上1主治上1区的病症,针刺点上2主治上2区的病症,针刺点上3主治上3区的病症,针刺点上4主治上4区的病症,针刺点上5主治上5区的病症,针刺点上6主治上6区的病症。

 

图2-1-9 腕部针刺点.png

 

2-1-9 腕部针刺点

 

图2-1-10 腕部针刺点示意图.png

 

2-1-10 腕部针刺点示意图

 

图2-1-11 左侧腕部横断面(示腕部进针点与皮下结构的解剖关系).png

 

2-1-11 左侧腕部横断面(示腕部进针点与皮下结构的解剖关系)

 

(二)踝部针刺点及其主治

 

踝部的6个针刺点大致排列在内踝和外踝上约三横指(相当于三阴交和悬钟穴水平)环踝一圈处。从小腿内侧跟腱缘开始,经小腿内侧中央、小腿内侧胫骨缘、小腿外侧腓骨缘、小腿外侧中央,至小腿外侧跟腱缘,环绕踝部,针刺点的名称依次为下1、下2、下3、下4、下5、下6。其中下1、下2、下3在踝的内侧面,下4在内外侧交界处,下5、下6在踝的外侧面(图2-1-12、图2-1-13)。

 

踝部各点位置和皮下结构的解剖关系见图2-1-14

 

针刺点下1主治下1区的病症,针刺点下2主治下2区的病症,针刺点下3主治下3区的病症,针刺点下4主治下4区的病症,针刺点下5主治下5区的病症,针刺点下6主治下6区的病症。

 

在病例记录时,右侧针刺点记作R,左侧针刺点记作L,腕部针刺点用编号数字的右上标表示,踝部针刺点用编号数字的右下标表示。如R1指针刺点右上1L6指针刺点左下6 RL1指针刺点右上1和左上1同时选用。

 

图2-1-12 踝部针刺点.png

 

2-1-12 踝部针刺点

 

图2-1-13 踝部针刺点示意图.png

 

2-1-13 踝部针刺点示意图

 

 

图2-1-14 右侧踝部横断面(示踝部进针点与皮下结构的解剖关系).png

 

2-1-14 右侧踝部横断面(示踝部进针点与皮下结构的解剖关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