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dicina Antiparasitaria

除虫菊(Tanacetum cinerariifolium (Trevir.) Sch.-Bip.)

by wen posted Mar 18, 2024
?

Shortcut

PrevAnterior Documento

NextSiguiente Documento

ESCCerrar

Larger Font Smaller Font Arriba Abajo Imprimir

神针 1000

 

除虫菊.png

 

除虫菊Tanacetum cinerariifolium (Trevir.) Sch.-Bip.)是菊科菊蒿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。

植株呈银灰色,茎被贴伏丁字形或顶端分叉柔毛,基生叶卵形或椭圆形,裂片全缘或有齿;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或茎生,排成疏散伞房状花序,外层披针形,边缘白色窄膜质;瘦果具有椭圆形纵肋,舌状花瘦果的肋常集中腹面。花果期5-8月。 蚊蝇接触了这种含在花朵中的无色黏稠液体后,就会神经麻痹,中毒而死亡,故而得名。

 

除虫菊原产于中亚地区、伊朗和南斯拉夫,1917年引进中国,主产于中国江苏、浙江、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湖南、云南、贵州、山东等省区;除虫菊喜温暖气候,但适应性较强,在寒冷或干燥的地方亦能生长。对土壤要求也不严,能耐瘠薄。在山地、旱地、水田和房前屋后空地均可种植;繁殖方式一般为种子繁殖为主,采用育苗移栽,亦可分株繁殖。

 

除虫菊味苦、性凉、有毒,花、茎、叶均可入药,尤以花为最好;因除虫菊的花形小巧、花色十分淡雅,是盆栽和切花的好材料。 [8]除虫菊为土农药,具有杀死农作物害虫及麻痹蚊子神经的作用等功能。 夏日里,在窗台上、走廊里摆几盆除虫菊,既能观赏,又能驱虫。 据《青岛中草药手册》记载:“驱蚊:除虫菊全草晒干研末,制成熏烟剂。” 它和烟草、毒鱼藤合称为“三大植物性农药”。

 

植物学史

蚊蝇接触了这种含在花朵中的无色黏稠液体后,就会神经麻痹,中毒而死亡,故而得名。

 

除虫菊1.png

 

形态特征

除虫菊是菊科菊蒿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。 17-60厘米。根状茎短。茎直立,单生或少数茎成簇生,不分枝或自基部分枝,银灰色,被贴伏的丁字形或顶端分叉的短柔毛。基生叶花期生存,卵形或椭圆形,长1.5-4厘米,宽1-2厘米,二回羽状分裂。一回为全裂,侧裂片3-5对,卵形或椭圆形;二回为深裂或几全裂,裂片全缘或有齿。中部茎叶渐大,与基生叶同形并等样分裂。向上叶渐小,二回羽状或羽状分裂或不裂。全部叶有叶柄,基生叶柄长10-20厘米,中上部茎叶的叶柄长2.5-5厘米。叶两面银灰色,被贴伏压扁的丁字形毛及顶端分叉的短毛。

 

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或茎生3-10个头状花序,排成疏松伞房花序。总苞直径12-15毫米。总苞片约4层。外层披针形,长约4毫米,几无膜质狭边,中内层披针形至宽线形,长5-6毫米,边缘白色狭膜质。全部苞片硬草质,外面有腺点及短毛,外层的毛较多。舌状花白色,舌片长12-15毫米,宽4-5毫米,顶端平截或微凹。瘦果长2.5-3.5毫米,约5-7条椭圆形纵肋,舌状花瘦果的肋常集中于瘦果腹面。冠状冠毛长0.8-1.5毫米,边缘浅齿裂。花果期5-8月。

 

产地生境

除虫菊原产于欧洲、中亚地区、伊朗和南斯拉夫,1917年引进中国,主产于中国陕西、山东、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南、四川、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云南、贵州等省区。 [9]在山地、旱地、水田和房前屋后空地均可种植。

 

生长习性

除虫菊喜温暖气候,在土层深厚、肥沃疏松、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地生长良好。黏重、水渍地不宜种植。除虫菊喜温暖气候,但适应性较强,在寒冷或干燥的地方亦能生长。对土壤要求也不严,能耐瘠薄。

 

繁殖方法

繁殖方式一般为种子繁殖为主,采用育苗移栽,亦可分株繁殖。

 

除虫菊可作春秋两季播种,分根和插条繁殖可酌情而定,一般春播在3-5月份,秋播8-10月份。

 

整地施肥:备好苗床苗床畦宽1.2米、沟深20-30厘米,每平方米施入人蓄粪肥、草木灰2.5千克作基肥,掺匀耧细整平。

 

浸种催芽:先将除虫菊种子暴晒1天,用纱布袋包好,放入40度温水中浸泡12小时,待子粒全部吸水膨胀后取出,拌入适量营养土进行催芽,约1周后种子开始萌芽。

 

精细播种:将开始萌芽的种子均匀地撒在苗床畦面上,先覆盖一层细土灰,再用麦秸或稻草覆盖,经常洒水保持土壤湿润,约10-15天后,菊苗陆续出土菊苗出土后可用适量人尿兑水浇施催苗,促苗茁壮生长。

 

栽培技术

移栽:移栽前先整好大田,应选择南北方向开垄作畦。待菊苗长至15厘米高时即可移栽。大苗每穴栽1株,小苗每穴栽2株,穴内施入苗肥,以人畜粪、草木灰为宜,株行距30厘米×50厘米,栽下后要浇水、培土。

田间管理:移栽成长后应注意经常松土除草,追施肥料。

 

适时采收:除虫菊以花及茎叶为收获对象,有的亦将菊花结籽后收籽作种用。当花已全开,花蕊突起时及时齐蒂采摘,菊花和菊籽全部采摘完后就可收割茎叶,收割时保持茎秆离地面3.5厘米,避免拽动根部,以利宿根再生。

 

除虫菊2.png

 

病虫防治

除虫菊无须治虫,但需防止枯萎病,用50%托布津或石灰粉对除虫菊田进行防疫消毒,可有效防治。一旦发现有个别枯萎菊苗,应连根拔除,用火烧毁处理掉。

 

除虫菊3.png

 

主要价值

除虫菊味苦、性凉、有毒, [10]花、茎、叶均可入药,尤以花为最好; [11]因除虫菊的花形小巧、花色十分淡雅,是盆栽和切花的好材料。 [8]除虫菊为土农药,具有杀死农作物害虫及麻痹蚊子神经的作用等功能。 [12]夏日里,在窗台上、走廊里摆几盆除虫菊,既能观赏,又能驱虫。 [8]据《青岛中草药手册》记载:“驱蚊:除虫菊全草晒干研末,制成熏烟剂。” [13]它和烟草、毒鱼藤合称为“三大植物性农药”。 [8]

外用治疥癣,杀灭疥虫,通常制成油膏;或驱蚊(用除虫菊粉,制成蚊香,点燃烟薰),是蚊香的原料,也可制成粉剂或乳油剂;或杀灭孑孓,把除虫菊直接投放于孑孓滋生的水域中或用除虫菊水浸液。除虫菊头状花序所含各种杀虫成分容易水解失效,故收割后充分快速干燥,且防潮避光保存;如贮存过久,其杀虫驱虫毒力大减。

 

植物毒性

除虫菊头序花序中含有40.4-2%的杀虫成分,即除虫菊素甲、乙(pyrethrinIII)及灰菊素甲、乙(cinerinIII)。杀虫效力以除虫素甲最强。但上述4种成分性不稳定,容易水解而失效。杀虫的药理作用在于麻痹昆虫的神经;昆虫中毒后,初起呕吐、下痢,身体前后蠕动,继而麻痹,可致死亡,致死时间的长短依药量及昆虫种类而异。一般昆虫,经麻痹醉倒后,可在24小时内复苏;家蝇中毒后,在10分钟内全部麻痹,死亡率60-70%。对节虫动物,鱼类、两栖及爬虫类也有毒;对鸟类、哺乳类毒性不明显。除虫菊素甲的杀虫效果比除虫菊素乙强10倍;灰菊素甲与除虫菊素甲的毒力相当,而灰菊素乙与除虫菊素乙的毒力相当。